【大紀元5月27日訊】因此我們可以整理出一個『失望理論』與『成長理論』,當我們反省別人的次數多於反省自己的時候,因為別人不可能因為你希望他們怎麼樣,他們就會依你的期望來滿足你,而這個無法如願所換來的就是失望, 這就是『失望理論』;但是當我們自我反省的次數多於反省別人時,我們為了達到自己的期望,我們就會必須要付出以達成自己的願望,這個付出的過程就是自己的成長,這就是『成長理論』。
若我們將這兩個簡單的理論套在為什麼我們都討厭上班,就可以解釋為何上班族總是覺得上班是一件充滿痛苦、壓力與折磨的苦差事,以及為何上班族一直無法突破自己競爭力的原因了。
我想我們對自己的上班行為模式應該都很清楚,我們總是希望老闆對我們賞識多給我一點,照顧多給我一點,壓力不要多給我一點;對同事的要求也是一樣,多體諒我一點,多分擔我一點,麻煩給我少一點。但是我們都知道,老闆或同事跟本不可能對你的期望照單全收,所以你失望的次數當然是多於滿足的次數,久而久之,你會覺得所有的人都對不起你,在一個充滿敵人的地方,會喜歡上班才怪。
我不知道要求我寫推薦信函的那位朋友最後是否如願考上研究所,因為最後我有在推薦函上簽字,我不忍心拒絕的原因是,我在判斷,應該是這位朋友認為自己現有的競爭力,在職場上還需要多一道碩士學歷才可以更有勝算,既然是讀書當然不要潑人冷水。但是在我心中所留下的一個問題是,你如果連這麼簡單的兩條線的位置都分不清那一條該在上,那一條該在下,是否該從小學的課本重讀一遍,因為像是『埋兩頭蛇』這一類因為擔心別人看到兩個頭的蛇就會夭壽,即便自己因為看到兩頭蛇已註定要死,臨死前還不忘先將兩頭蛇砸死再埋好,怕別人看到也要遭殃,這種教我們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故事,都只有在小學課本上才有,在碩士班裡是學不到的。(摘自中央社)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