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文化博覽
文化漫談
神傳漢字
文化典故
歲時節慶禮俗
服飾刺繡
民俗采風
中國武術
武術漫談
武術概論
武德武規
基本套路
武術名家
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中國宮殿陵寢
傳統民俗文物
奇石珍玩
名山名寺石窟
中國園林名築
中國古代工程
茶文化
中國名茶
茶仙茶道
文人茶趣
茶具茶泉
茶史茶俗
命理五行
周易八卦
風水測字
八字命理
姓名起名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文化百科
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名山名寺石窟
中國宮殿陵寢
傳統民俗文物
奇石珍玩
名山名寺石窟
中國園林名築
中國古代工程
山嶽仙跡探微
名山古寺
名山名寺石窟
名山古寺:靈山勝境─祥符禪寺
唐玄宗時期,天台宗九祖湛然荊溪大師曾來到小靈山寺講法,德宗時期大師圓寂。五代十國時期,吳越錢鏐追贈其為圓通尊者。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真宗趙恆詔改小靈山寺為「祥符禪院」,徽宗時期,升「院」為「寺」,自此,始定名為「祥符禪寺」。宋代和元朝時期,寺院的香火一直都很旺盛。元朝末年,寺塔俱毀
名山古寺
2009年6月19日 8:34 AM
山嶽仙跡探微:千山—遼東仙山
東北地區三大名山之一的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二十餘公里處,綿延約四十餘平方公里,海拔七百餘米。最高峰為仙人台,海拔為708米,其次為五佛頂。千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謂。明程啟充在《游千山記》云:「茲山之勝,宏闊秀麗,奇怪幽闃,險絕孕結,磅礡盤結,態狀變幻,不可殫述。置之中州,當與五嶽等,其博厚過之。」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6月18日 8:27 AM
名山古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 甘露寺
被譽為「蓮花佛國」的安徽九華山亦有眾多著名的寺院。其中,與祗園寺、東崖寺、百歲宮同為九華山四大叢林的甘露寺,就位於九華山化城峰半山腰。據說,九華山山上與山下一年四季的雨雪冰霜變化,是以甘露寺為分界。當甘露寺以上雲騰霧湧、冰雪瀰漫之時,山下則是空曠明淨;當山下雨水大作、雲吞平川之際,山上則是艷陽高照,天朗氣清。
名山古寺
2009年6月16日 8:35 AM
山嶽仙跡探微:三清山—天下無雙福地
根據道教典籍所載,玉清為元始天尊,上清為靈寶天尊,太清為太上老君,都是天上神仙,合稱「三清教祖」。而頗具道家意味的三清山的玉京、玉華、玉虛三座山峰,如似道家的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三位神仙列坐其巔,故名。它自古就被譽為「天下無雙福地」、「江南第一仙山」。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6月15日 8:30 AM
名山古寺:肉身殿─地藏真身鎮佛門
在安徽省九華山上有三座著名的肉身殿,一在神光嶺,一在百歲宮,一在雙溪寺;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是神光嶺肉身殿,亦稱地藏塔,因為這裡安葬的是地藏王金喬覺的肉身。古人曾讚歎說:「神塔輝千古,真身鎮佛門。」
名山古寺
2009年6月12日 9:17 AM
山嶽仙跡探微:石竹山—神窟仙宅
位於福建省福清市西郊十公里處的石竹山,舊名石所山,主峰狀元峰海拔534米。勝景有一線天、二塔、三巖、四泉、五仙、七峰、十二石,其「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6月11日 9:08 AM
名山古寺:金山寺─「裹山」寺院
遠眺金山寺,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築群,彷彿把整座山密密的包裹起來,已無法窺視山的原貌……
名山古寺
2009年6月9日 8:18 AM
山嶽仙跡探微:梵淨山—古佛道場
梵淨山古稱「三山谷」,後又稱「九龍山」、「月鏡山」等,明代以後稱「梵淨山」,是從佛教中的「梵天淨土」化來,意思是超凡脫俗清靜。它同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一樣,也是佛教名山,據說是彌勒佛的道場。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6月8日 8:13 AM
名山古寺:國清寺─天台宗祖庭
被視為天台宗祖庭的國清寺,位於浙江省天台山南麓,為五峰環繞,其清幽深邃的寺院吸引了天下無數有緣之人。
名山古寺
2009年6月5日 8:49 AM
山嶽仙跡探微:太姥山—東天佛國
在福建省東北部福鼎縣境內,矗立著一座三面臨海、面積為300多平方公里的仙山,她氣勢雄偉,景色秀美,並以峰險、石奇、洞異、雲霧多四絕而聞名遐邇,因此有「山海大觀」之稱。這就是太姥山。傳說,東海諸仙常聚於此,故太姥山又被稱為「海上仙都」。主峰摩霄峰,因狀如覆鼎,又名覆鼎峰,海拔約千米。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6月4日 8:12 AM
名山古寺:大佛寺─江南第一石佛寺
在浙江新昌縣城西南2.5公里處、風景幽奇的南明山(古稱「石城山」)上,坐落著一座禪寺:大佛寺。顧名思義,大佛寺中有號稱江南第一石佛的「彌勒大佛像」。
名山古寺
2009年6月2日 8:48 AM
山嶽仙跡探微:雁蕩山—東南第一山
在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境內,有一座兼有泰山之雄偉、黃山之挺秀、廬山之飛瀑、峨眉山之煙雲的名山:雁蕩山。按照地理位置來分,雁蕩山系分為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和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通常人們所指的雁蕩山為位於樂清東北部的北雁蕩山。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6月1日 8:17 AM
名山古寺:法輪寺─崆峒叢林道場大寺
法輪寺建於唐貞觀十三年(639年)。根據史料記載,唐太宗李世民下詔,讓仁智禪師在崆峒山上建造一所寺院,稱為「明慧禪院」。仁智禪師因此被視為崆峒開山祖師。唐武宗滅佛時,寺院遭遇第一次劫難。宋朝時,寺院規模稍有擴大,並更名為「真乘寺」。
名山古寺
2009年5月29日 9:08 AM
山嶽仙跡探微:巍山—老君點化南詔王處
古木參天、花繁草茂、峰巒起伏的巍山,位於雲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城東南約十公里處。它綿延數十里,平均海拔1730米,主峰海拔2509米。巍山又名巍寶山,因為古人認為這座山中有寶氣,故名。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5月28日 8:48 AM
名山古寺:感通寺─西南覽勝無雙寺
感通寺,又名蕩山寺,位於蒼山聖應峰麓,莫殘溪北岸。此處有四季繚繞的白雲,終年積雪不化的蒼山,以及煙波浩淼的洱海。集天地間靈於一身的感通寺,自然是僧人修行的佳所。據文獻記載,感通寺是「漢時摩騰法蘭由西天入中國時建,至唐李成眉重建。乾寧三年,蒙氏僧趙波羅更葺之」。傳說南詔初年,南詔高僧李成眉雲遊到此,有意在此修行。於是,他將手中的樟木禪杖插到地上說:「若此地能建寺,就讓禪杖成活。」話音剛落,禪杖就地生根。李成眉遂在此建寺。
名山古寺
2009年5月26日 8:55 AM
山嶽仙跡探微:緱氏山—太子升仙處
雖然緱氏山海拔僅有308米,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的出名卻是因了兩位神仙的緣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據說她曾在緱山修道。因為她姓緱,故該山名緱氏山,後簡稱緱山。另一位是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又稱王子喬、王子晉。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5月25日 10:00 AM
名山古寺:天竺三寺─東南名剎
三天竺寺在天竺山和靈隱寺之間,自靈隱寺山門向南直上,可依次到達下天竺、中天竺和上天竺三所古寺。天竺在歷史上是杭州的佛國,因此歷史上天竺三寺香火極盛。
名山古寺
2009年5月22日 8:53 AM
山嶽仙跡探微:雞足山—天開佛國
風景以「雄、秀、幽、奇、絕」著稱的雞足山,位於雲南省賓川縣牛井鎮城西北40公里。它東西長七公里,南北寬六公里,總面積達2822公頃。根據清末《雞足山指掌圖》一書中記載:「雞足山,山有四十七,峰有三,巖壁有三十四,洞有四十五,溪泉有一百餘」,其主峰天柱峰最高海拔為3248米。雞足山又名九曲巖。前列三峰山腳相連,而另一邊向三面分開,三座山峰峻起,氣勢像要與天相連接,又因山勢頂聳西北,尾掉東南,形如雞足,所以名為雞足山。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5月21日 8:46 AM
名山古寺:岳林寺─彌勒道場
岳林寺,位於浙江省奉化縣東北的三山中,該地稱為龍溪。536年,即梁大同二年,開始在龍溪的西邊建造「崇福院」,唐會昌年間滅佛時被毀。唐僖宗時,有禪師在龍溪的東部建岳林寺,布袋和尚來此游寓,後梁貞明二年在此坐化。此後,成為彌勒道場的岳林寺香火繁盛,成為「明州三大佛教聖地」之一。宋真宗時賜名為「大中岳林禪寺」;宋徽宗時賜御書「崇寧閣」匾額。
名山古寺
2009年5月19日 9:01 AM
山嶽仙跡探微:崆峒山—西來第一山
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蓊嶺蔥鬱的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郊,面積30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數十座,其主峰翠屏峰海拔為2123米,山下峽谷與河流交匯,形成虎踞龍蟠之勢,素有「西真奇觀」、「西來第一山」、「崆峒山色天下秀」的美譽。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5月18日 8:56 AM
名山古寺:天童寺─海天佛閣
宋時禪宗日益昌盛,天童寺也成為禪宗名剎。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賜「天童景德禪寺」匾額。此後,神宗與微宗多次召見天童寺僧人惟白詢問佛法,惟白被敕賜號為「佛國禪師」。此後,在正覺禪師任天童寺住持的30年間,天童寺走入中興時期,當時常住僧人上千。紹興四年(1134年),建成了「千佛閣」,後擴建成為東南第一大殿。嘉定年間(1208-1224年),天童寺被列為「禪院五山十剎」中的五山之第三山。
名山古寺
2009年5月15日 9:01 AM
山嶽仙跡探微:崑崙山—神仙樂土
崑崙山,又名崑崙丘、崑崙墟,藏語稱「阿瑪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高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山峰挺拔,雄偉壯觀,是中國古代的神山,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樂土。北魏史學家崔鴻在.............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5月14日 8:54 AM
名山古寺:普濟寺─不肯去觀音之所在
唐朝大中年間(847-859年),日本僧人慧鍔在五台山請得一尊觀音像回國。在歸國途中,船隻突遇風浪,並出現鐵蓮花阻止前行。慧鍔在向上天祈禱後,明曉觀音像不肯離開中國,遂在海中的島嶼普陀山白華頂南、嶺鷲峰下建院,供奉觀音像,時人稱之為「不肯去觀音院」。
名山古寺
2009年5月12日 9:10 AM
山嶽仙跡探微:大滌山—洗滌塵心之地
大滌山,又名大壁山或大辟山。宋潛說友《鹹淳臨安志》卷二十四《大滌山洞天》條云:「或言:此山清幽,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道教將其列入三十六洞天中第三十四,即大滌玄蓋洞天,由姜真人掌管。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5月11日 8:53 AM
名山古寺:阿育王寺─東南佛國
在浙江省的鄞縣五鄉鎮的育王山,坐落著素有「東南佛國」之稱的阿育王寺,寺內以珍藏有釋迦牟尼佛真身捨利及寶塔而聞名於世。
名山古寺
2009年5月8日 10:30 AM
山嶽仙跡探微:廬山—神仙之廬
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的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北臨長江,東瀕鄱陽湖,其山勢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佈著許多壑谷、巖洞、瀑布、溪澗,景色奇美。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5月7日 8:40 AM
名山古寺:淨慈寺─南屏晚鐘
這被譽為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鐘」來自位於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的淨慈寺。淨慈寺又稱淨慈禪寺,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吳越王錢弘俶所建。錢弘俶一家世代篤信佛法,在其當政期間,為了「上為國家祝馨,下為民生祈福」,建造了 「慧日永明院」,即今天的淨慈寺。淨慈寺建成後,由當時的高僧延壽為住持。
名山古寺
2009年5月5日 8:36 AM
山嶽仙跡探微: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
王屋山,位於河南濟源縣城西北45公里處。它北依太行,南臨黃河,是古代濟水的發源地。其山勢雄渾,平均海拔1715.3米,它有三十六座奇峰秀嶺,二十八個神洞名泉,主峰天壇峰,更是一峰突起,萬峰臣伏。很多人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就在王屋山。現在人們仍然可以看到,在王屋山南面的山梁中間,確實斷開了一條很大的山口,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愚公移山的所在。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5月4日 9:39 AM
名山古寺:臥佛寺──釋迦佛涅磐場景再現
臥佛殿大殿前簷的大匾上寫著「性月恆明」,殿內正面牆上的匾額上寫著「得大自在」。殿內釋迦牟尼的銅像身長5.3米,呈睡臥式,頭西面南,左手自然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頭,體態安祥自如。在其周圍三面環立的是其弟子,即十二圓覺菩薩像。這個場景表現的是釋迦牟尼在婆羅樹下涅磐前,向十二名弟子囑托後事。據元史記載,這尊巨型佛像是「用工七千,冶銅五十萬斤」才鑄造成功.........
名山古寺
2009年5月1日 8:39 AM
山嶽仙跡探微:天台山—神仙薈萃之所
天台山幽靜、奇特的自然環境,吸引著歷代眾多修煉者來此修行。此外,道教認為天台山是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因此其赤城山洞為十大洞天之一,其靈墟洞和司馬悔山為七十二福地之一。天台山由此被視為神仙窟宅薈萃之所。
山嶽仙跡探微
2009年4月30日 8:45 AM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
下一頁
共有約 250 條記錄
【岳飛傳】收復建康 岳家軍首次大捷
抗共「硬漢將軍」張蔭梧
詩壇奇葩寶塔詩 僅55字層層展開茶道的境界
青松絮語:凝望未來的琥珀
聖誕傳奇:《是的 維吉尼亞 有聖誕老人》
時間為何不夠用?
「血月」下災難生 是巧合?還是預警?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陸羽不隨凡俗 開啟中華茶道
從綠意盎然聖派翠克節 聯想中國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