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梅雨雨量正常偏少 台氣象署籲防強降雨

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29日說明梅雨展望。(莊璦筠/大紀元)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5年0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莊璦筠台灣台北報導)每年5~6月是台灣梅雨季節,中央氣象署29日表示,今年梅雨季預估總雨量以正常至偏少的機率較大、各地平均氣溫以正常至偏暖,夏季季風預估5月中下旬開始建立,但不確定性仍高,需留意最新預報。近年梅雨季多有強降雨事件,呼籲提早加強防範。

中央氣象署29日舉行梅雨展望記者會,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回顧今年春季氣候,今年2~4月全台共受到2波寒流、2波強烈冷氣團以及4波大陸冷氣團的冷空氣影響,整體偏冷時間較長,11個平地站測得春季平均氣溫為20.4度,略低於氣候平均值,為2011年以後同期第三冷的春天。

雨量部分,陳怡良說,由於受鋒面、南方雲系及華南雲雨區影響期間的雨勢明顯,整體降雨量為正常至偏多,統計2~4月累積雨量為321.3毫米,略高於氣候平均值的282.8毫米, 尤其以北部及東北部偏多雨,中南部正常。

針對5~7月的天氣展望,陳怡良說明,每年5~6月為台灣的梅雨季節,東亞季風平均在5月中旬左右開始建立,受到冷暖空氣交互作用影響,容易有滯留鋒面在台灣附近徘徊,而產生連日降雨,甚至會有短時強降雨或豪雨等劇烈天氣現象,而不下雨的日子通常都比較高溫,冷熱交替明顯,提醒在梅雨季末要留意極端高溫。

陳怡良指出,根據過去數據統計,梅雨季主要雨區在中南部山區,是南部重要的水資源來源,中部以北降雨開始較早,通常在5月上旬,南部普遍在5月中下旬或更晚,而梅雨季累積降雨量年際變化大,較無規律,過去最多有達900毫米,最少不到200毫米。

陳怡良說,目前赤道太平洋海溫已漸趨正常,預測將維持至夏季。依據過去類似的海氣狀態分析結果顯示,5月中南部降雨有偏少的趨勢,但不同年分對台灣的影響程度不同,根據檢視氣象署及各國數值模式預,預測今年梅雨季各地平均氣溫以正常至偏暖、雨量則以正常至偏少的機率較大。

陳怡良也說,近年來,梅雨季總雨量雖無明顯增加或減少,但降雨時間有更集中、短時強降雨事件發生頻率更高的現象,呼籲各界應及早做好排水系統的疏濬與水土保持工作,尤其是對降雨承受能力較低地區,更應加強防範。另外,梅雨鋒面常會伴隨雷電發生,民眾也須防範雷擊及強陣風現象。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