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21日讯】你是否曾在生命的低谷中,依然勇于与命运抗衡?本集主角——杜琪峯,这位出身九龙城寨的贫困少年,从一名初出茅庐的信差,如何逆转命运,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导演?他曾一度误入歧途,《枪火》更是他背水一战之作,而近期的《三命》又蕴藏了他怎样的心声?

童年种下电影梦
1955年,杜琪峯出生于香港,家境贫困,曾在九龙城寨居住。这段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与人生观的重要根基。他在一次专访中回忆,童年目睹社会不公,内心渴望有英雄挺身而出,因此爱看英雄电影,亦从此立志拍摄这类作品。
七、八岁时,杜琪峯搬到旺角居住,每天放学后便到“东乐戏院”等候父母下班。由于无力购票,他只能偷偷躲在银幕后偷看电影。他最爱的《如来神掌》特效令他着迷,虽是童趣,却成了点燃电影梦的火种。
辍学少年走进电视圈
17岁那年,杜琪峯辍学,面临人生选择。他考虑过当警察、入电话公司、踢足球,最终选择进入无线电视做信差。机缘巧合下,他加入了1974年第4期艺员训练班。
虽然入读的是演员班,但他从未想过做演员,一直期望在幕后工作。他特别感谢钟景辉破格取录自己,让他踏上创作之路。
白天派信、晚上读书之余,他还参与《民间传奇》的小角色演出。毕业后在甘国亮、王天林、刘松仁等人提携下,逐渐晋升为编导。1980年,他首次执导电影《碧水寒山夺命金》,虽主演阵容强大,但他认为自己尚未具备做导演的能力,遂返回无线继续磨练。
谈及电视作品,他最钟爱的是《轮流传》——一部腰斩剧集。正是这部作品让他首次体会剧本的重要性,并深植他对影视创作的坚持。


锲而不舍 重返大银幕
历经六年电视磨练,杜琪峯于1986年再次执导电影《开心鬼撞鬼》,正式重返大银幕。1989年凭《阿郎的故事》打响名堂,令周润发夺得影帝,他亦首次入围金像奖最佳导演。
1996年,他与编剧韦家辉创办“银河映像”,拍摄《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枪火》等作品,尝试改写港片风格。不过,《一个字头的诞生》票房失利,仅收315万。杜琪峯坦言,这是一次风格探索,也象征银河映像变革的开始。
即使面对失败,他仍坚持创作。1999年,凭《枪火》一举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殊荣。
《枪火》的诞生,几乎是背水一战。当年香港电影业陷入低潮,杜琪峯找不到投资,只能向台湾好友邱复生借得250万港元应急。他说:“拿到钱第二日便立即开工,未有剧本都照开工,19天内拍完,全靠砌积木般完成。”最终,《枪火》成为港产动作片经典之一。
拍摄过程中,为节省开支,每一颗子弹都需精打细算。最著名的一幕,便是荃湾广场定镜枪战戏,时长五分钟、节奏沉稳,突破传统快节奏爆破风格,成为影迷津津乐道的神来之笔。
拍爱情片不是背叛,而是求生
2000年,杜琪峯拍摄爱情喜剧《孤男寡女》,有人质疑他背离“银河映像”风格。他回应:“如果市场不接受,你就要转軚,否则没有老板找我拍戏。”他认为自己从来都是导演,既要自我满足,也要顾及现实。
《孤男寡女》大受欢迎,证明即使转型,他仍能保持风格独特。其后的《单身男女》、《瘦身男女》、《钟无艳》等爱情片均为观众喜爱,成为经典。

为后辈铺路
2005年,杜琪峯担任艺术发展局电影及媒体艺术组主席,发起“鲜浪潮”国际短片节,扶持新一代电影创作者。许多新晋导演如黄绮琳(《金都》)、卓亦谦(《年少日记》)、何爵天(《正义回廊》)、林森(《窄路微尘》)等,皆出身鲜浪潮。
近年港产片资源紧绌,短片常遭取消放映、政府资助亦曾中断,他仍坚持:“电影不是娱乐,而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当极权压制自由时,电影往往首当其冲。全世界追求自由的人,都应支持电影,因为它为你发声。”

现年69岁的杜琪峯,阔别电视剧37年后回归,以监制身份推出新剧《三命》。他坦言,重返电视只是想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让他们有实战经验,防止人才流失。与“鲜浪潮”的理念一脉相承,他甘愿放弃海外机会,选择留在香港创作,只因了解香港、爱香港。#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