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梅洛杉矶采访报导)在4月份关税战不断变化和升温中,最先受冲击的就是从事美中贸易的商家。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加州业者中,有的忧心忡忡,有的持观望态度,也有人比较乐观。
据人口普查局数据,2024年美中贸易逆差达2,950亿美元,是美国1.2万亿全球逆差中占比最大的;加州在2024年成为世界第4大经贸个体,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也有1,076亿美元。
交易暂停
“关税这么高,生意根本就没办法再做了。”从事单一类中国食品进口生意的王先生对大纪元表示,不会再从中国下单。“现在就是卖库存,也就能维持几个月,食品的价格没有变。如果您喜欢某些食品,不如自己多买一点存着。”他说。
“现在大家都比较难过。”做美中设备贸易的罗伯特(Robert)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进出口商都一样。另一位华裔生意人则对关税战很担心,他说:“不知要多久才能尘埃落定。”
罗伯特分析,现在从中国进口商品要支付高得多的关税,虽然各行业税率不同,但实际上关税到100%就根本没有人会去做了,所以大家现在都在观望。
库存能维持多久
罗伯特估计,大部分商家的库存能坚持到6月或久一点,但之后就需要进新货了。因此,市场上应该还看不出变化,价格也没有太大变化。
“关税是从2月开始逐步加上的,库存商品因进价不同,其售价也不同。”罗伯特说,很多人去年底听到消息就进了很多货,那时和今年2、3月进口的价格不同,因此同样商品的售价会有些不同。
“现在租仓库的费用也很高,存30天后会提价,60天后会再次提价,除非你自己有很大的库房,所以商家需要平衡存储的费用。”罗伯特说,“另外进口商品会占用大量资金,不是一时就能收回来的,还有天灾人祸等意外因素,所以商家的存货也是有限的。”
罗伯特表示:“现在主要是人们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压力。”尽管库存能维持几个月,但关税战持续太久,将带来后续一连串的影响。
裁员和涨价
周先生是一大型物流公司的管理人员,该公司在中国有数百名员工,在美国有几十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现在还没什么变化,还有库存,也没有涨价。但向中国发的订单全部都停了。”如果关税过高做不下去,那产品就会涨价。
公司也在考虑裁员的可行性,他说:“影响最大的是在中国的员工,包括产品研发和设计部门。”但成熟的团队对一家公司来说很重要,裁员将是迫不得已。
该公司在美销售数千种产品,包括电子产品和家电等,还有如户外烧烤炉和除草机等。他认为,美国企业到中国建厂是因为那里成本低,中国工人能吃苦、技能强并有改进和创新能力。一些企业正迁厂到周边国家,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中国制造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和经验了。
周先生认为,不论最后结果如何,关税肯定会比以前高,那美国人购买的日用品就会比原来贵,“我们不会先涨价,那样会失去多年来的客户”。他不太看好把制造业带回美国,因为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太高,“如果产品成本高了,价格肯定会上涨”。他担心增加的费用最后会加到消费者身上,当然企业和商家也需承担一部分。
关税战升级
2月1日,川普(特朗普)总统发布行政令,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额外10%关税,要求中方履行阻止芬太尼和其它毒品流入美国的承诺;并指出中国未采取必要措施以阻止毒品前体流入犯罪集团,而仅芬太尼就造成美国每年约7.5万人的死亡。
行政令中谈到,美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平均关税全球最低,2023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4月2日的总统令中说,美国拥有全球最低的“简单平均最惠国关税”,税率为3.3%,而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税率却高得多,包括中国的7.5%。2001年至2018年,美中贸易逆差导致美国损失370万个工作岗位。2023年,美国制造业产出仅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7.4%,低于2001年的28.4%。
同日,白宫宣布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这比欧盟、日、韩、台湾及印度都高;4月9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征收84%的关税。
随后,美国宣布对中国产品征收125%的互惠关税(另有芬太尼应对关税20%),而特定产品税率不同,最高可达245%;中国亦宣布对美国产品征收125%的关税,某些产品会不同。
前景和应对
在美国居住多年并有做生意朋友的周女士认为,川普总统做生意出身、懂经济,“不会把生意做死,很多事情是可以谈判的”;中国没有兑现加入世贸时作出的开放巿场承诺,制造业移往中国后导致数百万美国人失业,现在的关税战也是必然,人们应该等待。
罗伯特说,人们对关税战抱持不同的态度与观念,受冲击最大的是买卖双方,也有不受影响、感到事不关己的人。他说:“中、美都有买家和卖家,如果关税过高,没有人会向中国下订单,同样地,美国产品也无法出口到中国。”
从经济利益角度来说也有长期和短期利益,处在当下利益中的人很难看得远,因为被困在眼前处境中。罗伯特说:“看得远,才能有更好的对策。”
很多人经历过几年前的关税战,可能有应对经验。居民郭女士曾经做过美中设备生意,她觉得现在是一个“调整期”,“不会一直收这么高的关税,这样大家就都没法做生意了,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双方都需要冷静一下,坐下来谈判”。◇
责任编辑: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