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人生

──访台湾绘本之父郑明进老师
陈柏年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为台湾儿童美术教育、儿童绘本发展,奉献将近五十年的画坛元老--郑明进老师神采奕奕、妙语如珠。绘本世界在他的解说之下,焕发无比神奇的光采,连大人也为之入迷。
还记得小时候,聚精会神地捧着“青鸟”的故事,和兄妹俩迷失在雾濛濛的森林,寻找散发微光的幸福之鸟吗?或是随主人翁游走在炉火闪动的“糖果屋”中,从香浓绵密的巧克力墙上,挖下一口细细品尝?绘本打开了孩子最初的知识之窗,也让大人重温儿时最美的回忆。

近年来绘本画作风靡全台。郑明进是在绘本这块领域耕耘半世纪的元老与国宝级人物。虽然已经七十多岁,因着对于儿童美育的热情,郑明进老师仍然显现活泼的孩子气质。他的棒球帽上有着鲜丽的彩绘图样,他的彩绘的大型皮包袋内,装满各地寄来藉以得意展示的儿童画作。彩绘图画是这样轻快地深入他的生活。郑明进的艺术工作与绘本推动的生涯,与台湾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日据时代的启蒙之钥

一九三二年生于台北日据时代的郑明进,家里开设碾米场,境遇堪称优渥。他回忆自己在读一中(现在的建国中学)时,第一次接触到绘本世界。当时日本《讲谈社》为了出版第一流绘本给天王孩子阅读,在一九四○年推出一套一百本的绘本传记,描述达文西、诺贝尔等名人,画风与内容皆属上乘。郑明进的哥哥也购置一套收藏。因此他在中学时代即对绘本有所情衷。等到台湾光复,他从台北师范艺术科毕业,投身国小美术老师的行列,发现绘本对于儿童绘画创作的帮助卓绝,就率先引用绘本提升儿童的绘画创作。
看绘本好处多多


 

成为国小美术老师的郑明进,绞尽脑汁构思如何提升儿童绘画的视野与想像空间。有一天他闲逛书店,看到故事书如《北风与太阳》、《狮子与老鼠》,文字简单却寓意丰富,图画优雅富名家风范,他遂在课堂上介绍,再让孩子自由创作。结果原本单调呆滞的画作,一一展现生动的线条与色彩。郑明进说这是因为绘本赋予故事生命,带给孩子们感动,从而促发创造力的结果。

孩子为什么会对绘本入迷进而提升绘画能力呢?因为鲜丽的色彩与动人的故事,使得他们被吸引住了。郑明进说:“翻阅图画书往往带给孩子很大的惊奇,而教育就是要使人‘感动’,而非‘压抑’。”长时间、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好书,最大的益处,就是使人培养“诚心诚意”的品格。郑明进说,一个人如果能诚心诚意地生活,就不会自私。此外好的绘本可以训练儿童的色彩敏锐度,培养美感鉴赏力,内容方面,包罗万象的绘本提供了科学、人文教育的知识及做做看、找找看等手眼协调的功能。故事中宽容、体谅、勇敢的美德,也在儿童心目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阅读绘本的好处,说也说不尽!
投身儿童美育奉献无悔

郑明进在国小美术老师的岗位上服务廿五年退休后,就被延揽到当时的《汉声图书》、《雄狮美术》、《台英图书》等公司担任编辑与顾问,主要工作是研究、介绍并推动儿童绘本。他感叹台湾对于儿童美育、插画的起步非常晚,人才培育也不足。欧洲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比例在毕业后就以儿童插画为职志,积极参加世界知名的绘本大奖如意大利的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投入幼儿艺术工作。相比之下,台湾艺术工作者对儿童美育耕耘甚少,自艺术学院毕业以后也多半停留在纯创作的路上,对儿童美育这块土地的关怀,较欧美日等先进国家逊色许多。

郑明进除了多本关于儿童美育的著作外,他随和、热情、率真的个性,也促成了许多国际瞩目的大型活动,如推动亚洲地区智障儿童图画义卖、制作公共电视节目“儿童的彩色世界”,获《新加坡电视台》推荐播放,乃至出任如信谊幼儿文学奖评审、董氏基金会“儿童画心情”比赛评审等工作,都为台湾儿童提供了最丰富的精神粮食。
单纯对美的感动


 

有的妈妈问郑明进,应该如何栽培四岁孩子作画。他说这么小的孩子无从训练,就是多多欣赏名家作品,让孩子多多创作。如果妈妈也能提笔画画,那就更好了。郑明进提到日本有位智障学校的老师,教出的学生作品异常优秀。问起他的秘诀,老师说:“我就是每天固定时间,提着画笔画画,如此而已”。这位老师单纯而认真的态度,对美与绘画的执著,使孩子展现了优异的成果。

郑明进除了写作、创作图画书外,也教人提起画笔创作,提携后进不遗余力。透过他自由富启发性的教导方式,一些妈妈从没有丝毫基础的生手,成为月入数十万的插画家。郑明进说:“只要会写名字就会画画”。问到如此年纪仍能保有活力的秘诀,他说自己杂念少、生活简单,早上四、五点就起来作画,然后六点骑脚踏车运动,由此开启一天的生活。每次国外旅游回来后,他的创作力到达颠峰,往往每日作画,连续一个月乃止。他说这是因为深受非洲炽热的太阳、普罗旺斯透蓝的海,以及地中海发亮的麦田撞击与感动所致。然而也是因为艺术家心灵的清澈明晰,才能拥有如此惊人的创作泉源,从而散发动人的力量吧。──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缩法(foreshortening),是自文艺复兴透视法建立以来,为了描写人体或物体的特定角度(如仰角、俯角或正对观众的角度),必需将人体或物体前后缩短,又使其符合自然效果的手法。
  • 经常听到关于一些艺术家反抗“学院主义”“学院派”的说法,好像学院艺术是个束缚、教条式的老旧东西。可是学院又给人有“学术、权威”的感觉,到底学院派或学院艺术好不好呢?
  • 位于纽约曼哈顿心脏地带的弗里克收藏馆(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开馆以来,坐拥1800件馆藏,一直是美术与历史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历经5年、斥资3.3亿美元整修与重新规划的博物馆终于修缮完毕,4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不仅一楼标志性展厅焕然一新,更首次开放原为私人住所的二楼,并推出一系列崭新的展览、装置艺术与公共活动,并开放一座可容纳218人的全新音乐厅。
  • 艺术史家们对用“矫饰主义”(Mannerism)这个词做为绘画风格的名称有过许多争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前,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这名词来形容十六世纪时在意大利那些无法被归类的艺术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 斯皮诺拉对敌军的武艺充满敬佩,遂允许荷兰军队如阅兵游行一般地撤出布雷达——他们手持武器,鼓声震天,旗帜飘扬;他也严禁部下对败军幸灾乐祸。当尤斯蒂努斯以传统方式向他走来示降时,斯皮诺拉下马与他平等相见。两人一见面,斯皮诺拉便对这位荷兰指挥官及其部队大加赞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