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8日訊】 5月17日是第33屆“世界電信日”,它以“互聯網:挑戰、機遇和前景”為主題試圖喚起人們對動蕩的互聯網發展的關注。
圖為﹕ITU秘書長內海善雄
“數字鴻溝”
自互聯網產生以來,它就以自由、開放和共享的精神,迅速席捲全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BBC報導﹐,國際電信聯盟 (ITU) 秘書長內海善雄在給世界電信日致辭時說,“互聯網不僅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而且極大地改變了我們開展工作、從事交易、相互作用、娛樂、尋找信息和學習的方法。”
內海善雄在講話中還表示,互聯網也帶給人們若干挑戰,讓所有人都能獲得互聯網所傳播的知識是人們面臨的數字鴻溝,“努力將數字鴻溝轉化為數字利潤”就是國際電信聯盟的工作中心。
然而,內海善雄的講話並未直接提及全球互聯網公司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新經濟”爭論
美國納斯達克高科技股市在去年至今年初的一路大幅度波動給互聯網經濟熱大撥冷水,風險投資退卻,許多網絡公司紛紛倒閉或者合併,以度難關。 當前,互聯網經濟是否屬於“新經濟”的爭論也日益增多,並愈演愈烈。
在互聯網發展初期,很多網絡公司只要註冊域名就可以吸引到大量投資,各風險投資也只看重網絡的概念,dot com公司的實際贏利水平及經營尚未得到投資者足夠的重視。
結果,長期難有回報的網絡企業在高科技股市不斷下跌的打擊下被市場所淘汰,關門大吉。分析家認為,虛無的概念並不等於實際的創造和價值,互聯網經濟至少到目前尚無法取代傳統經濟模式。
泡沫經濟?
此外,納斯達克指數的跌勢也令一些人普遍產生一種悲觀的情緒,認為網絡經濟不過是“泡沫經濟”,所謂的互聯網時代還沒有到來。
但專家認為,經管人們對網絡股的熱潮已經開始有衰退的跡像,可正是這種汰弱留強的作用令盲目跟風的網絡公司被淘汰。隨著dot com概念的深入人心,網絡公司真正開始創造經濟效益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在中國,很多互聯網公司在經過兩、三年的熱潮之後,現在也開始退卻,不少公司面臨倒閉的命運。一些外國投資者也從中國市場撤資。中國互聯網是否也同樣悲觀呢?
針對人們的悲觀情緒,中國最大中文門戶網站之一的搜狐(sohu)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朝陽最近在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周上表示,“不管納斯達克指數和美國公司的股票怎麼變化,中國網民數量在持續的高速增長”,應該從更深的層次,從商業的角度看待互聯網所擁有的巨大的商機。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互聯網網民已突破兩千萬,達2250萬人。專家估計中國將在5年內一躍成為全球移動通信及互聯網絡的最大市場。
儘管目前網絡經濟處於低潮,但有專家認為現在投資電子商務正是時候,網絡泡沫也許破滅,但電子商務並非泡沫,關鍵在於建立成功的企業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有效管理企業,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巨大潛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