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可降低耳鳴風險及可能誘發耳鳴的食物

文/Mary West 編譯/柯菲

新研究發現,一些高質量的食物種類可能有助於預防耳鳴。(Shutterstock)
人氣: 2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耳鳴,即耳朵中有鈴響聲或嗡嗡聲,大約有14%的成年人會受此困擾,其中2%的人病情較為嚴重。耳鳴與壓力和抑鬱有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情況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自殺。

最近的研究分析了不同食物種類與耳鳴之間的關係,發現某些健康食品,例如水果和富含纖維的食品,有可能可以降低耳鳴風險。非飲食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也與耳鳴有關。

可降低耳鳴風險的食物

這項發表在《BMJ Open》期刊上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評估了涉及301,533人的八項研究,旨在確定不同飲食成分與耳鳴風險之間的關係。

研究的食品包括水果、富含纖維的食物、蔬菜、碳水化合物、咖啡因、雞蛋、魚類、肉類、脂肪、蛋白質、糖和乳製品。通過分析食物攝入量與耳鳴發病率的數據,作者發現,水果、乳製品、咖啡因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量越高,耳鳴的發病率越低。分別降低了35%(水果),17%(乳製品),10%(咖啡因)和9%(膳食纖維)。

出乎意料的是,其它飲食因素,包括蔬菜和雞蛋,並沒有發現與耳鳴有任何關聯。雖然蔬菜和雞蛋被普遍視為健康食品,但作者認為,缺乏關聯的原因在於研究數量較少。他們表示,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定其影響。

據作者稱,抗炎和抗氧化特性,以及以下機制,可能是這四種保護性飲食成分帶來益處的原因:

• 水果和蔬菜:富含多種對維持健康至關重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們可以改善耳部周圍的血液循環,並緩解耳鳴。

• 纖維:富含纖維的食物之所以有益,可能因為它們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而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激素。胰島素敏感性低可能導致血液中胰島素過多,這可能會擾亂內耳環境。

• 纖維和乳製品:這些食物可以改善血管功能,這對耳鳴有好處。血液循環異常會導致耳部供血持續減少,從而可能導致內耳損傷和耳鳴。

• 咖啡因:作者表示,對於咖啡因的結論存在爭議。儘管咖啡因可能因其抗焦慮作用能降低耳鳴發生率,但一些科學家認為,咖啡因可能會導致失眠從而加重耳鳴。

注意營養和補充水分 減少誘因

營養

註冊營養師兼WOWMD公司(一家膳食補充品公司)的飲食顧問凱瑟琳‧傑瓦西奧(Catherine Gervacio)在接受《大紀元時報》電子郵件採訪時表示,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可能會加重耳鳴,

「例如,維生素B12缺乏症,通常見於素食者和老年人,可能會影響聽覺神經,從而加劇已有的耳鳴。」她說。動物性食物是維生素B12的來源。「此外,維生素A等抗氧化劑可以保護耳細胞免受氧化應激,因此飲食中維生素A含量低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傑瓦西奧表示,另一方面,過量攝入維生素可能對耳鳴有害,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

她指出,維生素A並不一定會直接加重耳鳴,但如果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神經損傷或循環問題,從而加劇耳鳴。長期服用高劑量的補充劑可能會導致這種過量,但食用富含脂溶性維生素的食物則不會導致過量。例如,胡蘿蔔和紅薯是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註冊營養師、ModifyHealth臨床運營總監麥迪遜‧里德(Madison Reeder)表示,研究表明,鎂缺乏可能會增加噪聲性聽力損傷的風險,(補充鎂)對於患有循環系統性耳鳴(例如高血壓或血管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尤其有益。

她在電子郵件中告訴《大紀元時報》,「鎂對耳蝸(內耳)的血液流動至關重要,並幫助調節谷氨酸,這是一種參與神經信號傳遞的神經遞質。」

「當谷氨酸過度活躍時,它會過度刺激聽覺神經細胞,導致興奮性毒性,這一過程被認為是導致耳鳴的原因。」

富含鎂的食物包括綠葉蔬菜、堅果、種子和全穀物。

水分

《Cureus》期刊發表的一項綜述指出,飲用足夠的水至關重要,因為脫水會加重耳鳴症狀和引發耳鳴,例如耳部感染和高血壓。由於耳朵的功能依靠液體來運作,因此充足的水分對於擁有最佳聽力來說是必要的。

專家建議,男性每天攝入15.5杯液體,女性則為11.5杯。這些液體可以來自水、其它飲料或食物。

誘因

《Cureus》期刊的綜述發現,以下飲食成分可能會誘發耳鳴:

• 鈉(鹽):鈉是加工食品和零食中的常見成分,它會收縮血管、升高血壓,從而加重耳鳴症狀。

• 阿斯巴甜:這種人工甜味劑對大腦和內耳有潛在毒性,尤其是在高溫環境中和長期使用時。

• 糖:糖導致的代謝問題,如血液中的高胰島素水平,可能加重症狀,而遵循糖尿病飲食可能會減輕某些人的症狀。

• 不健康的脂肪: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可能會降低血液循環和血流,從而可能加重耳鳴。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包括:牛油果、堅果,及富含脂肪的魚類,如三文魚。

傑瓦西奧表示:「重要的是,單靠飲食無法治癒耳鳴,但改善營養攝入和減少誘因將有助於控制症狀。」

肥胖與耳鳴的關係

臨床聽力學家、Live Better Hearing + Balance公司首席執行官羅斯‧庫欣(Ross Cushing)表示,肥胖通常伴有全身炎症,而體重過重會導致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

他在電子郵件中告訴《大紀元時報》:「這會損害耳部血液循環,並可能加重耳鳴。通過均衡飲食和規律的體育鍛鍊來減肥,可以從總體上改善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和血液循環,從而減輕耳鳴的嚴重程度。」

《臨床營養學》(ESPEN)雜誌發表的一項臨床試驗指出,脂肪組織過多會加重耳鳴症狀和嚴重程度。研究人員將46名肥胖耳鳴患者分成三組,評估了減肥對耳鳴的影響。一組患者進行運動和飲食干預以減輕體重;另一組患者進行飲食干預但不進行運動;第三組(對照組)則不進行任何干預。

體重減輕超過5%的人,耳鳴嚴重度評分下降幅度大於體重減輕不足5%的人。同時進行運動和飲食干預的分組,耳鳴嚴重程度得到減輕,生活質量也得到改善。

非飲食生活方式因素的影響

以下非飲食生活方式因素會影響耳鳴的嚴重程度和患病率:

用藥

弗吉尼亞聯邦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健康社區紀念醫院(Health Community Memorial Hospital)耳鼻喉科醫生托德‧尼科爾斯(Todd Nichols)表示:「正在吸菸和過去曾吸菸的人患耳鳴的風險都會增加。」

「此外,某些處方藥,包括抗生素、抗癌藥、利尿劑、抗瘧疾藥和一些抗抑鬱藥,都可能會導致耳鳴或加重耳鳴。使用娛樂性大麻也會增加耳鳴的患病率。」

壓力

庫欣說:「壓力會明顯影響耳鳴,因為它觸發了人體的『戰鬥或逃跑』反應,從而升高腎上腺素(一種壓力荷爾蒙),並使聽覺系統變得高度敏感。」「戰鬥或逃跑」反應是指當一個人感知到威脅時,身體產生的生理反應。

他建議採用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放鬆技巧和認知行為療法(CBT)等干預措施來幫助管理壓力並減少耳鳴對日常生活的嚴重影響。

正念是指完全活在當下,不對周圍發生的事情過度反應。放鬆技巧可以包括深呼吸或觀想,例如在腦海中想像寧靜場景的畫面。認知行為療法(CBT)是專注於改變消極或不良的思維和行為。

鍛鍊

「鍛鍊很重要,這有兩個原因。」庫欣說道,「它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從而增強內耳的血液流動,並可能減少耳鳴的強度。鍛鍊還能增加內啡肽的分泌,這有助於改善情緒,減輕耳鳴的嚴重程度。」

不過,他警告說,那些導致過度勞累的運動,特別是會使頸部或下巴過度勞累的運動,如舉重,可能會由於肌肉緊張或壓力變化而暫時加重耳鳴。

根據《Cureus》期刊的綜述,耳鳴患者還應避免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如籃球、足球和跑步,因為這些運動可能會導致耳內耳石脫離,從而加重症狀。

睡眠

「睡眠質量是一個因素,因為睡眠質量差會加劇壓力,從而使耳鳴更加嚴重。」庫欣說,「此外,侵擾性耳鳴本身也會擾亂睡眠,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他表示,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會很有幫助,比如規律的作息時間和聽白噪音。用噪音機播放大自然中令人平靜的聲音,比如風吹過樹林的聲音。

庫欣說:「這些生活方式因素不會直接導致或治癒耳鳴,但它們會顯著影響耳鳴的嚴重程度和可控制性,因此養成健康的習慣有助於改善症狀和整體生活質量。」

「如果有人正受到耳鳴困擾,建議諮詢聽力學家。他們可以與其他醫療專業人員協作,篩選並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Foods That Lower Tinnitus Risk—and Those That Trigger It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