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季节交替,流感病毒就会活跃,免疫力成为对抗病毒的关键防线。强健的免疫系统不仅能减少感染风险,也能降低重症概率。旅美中医师、宫廷御医第二代传人Jessie Huang在新唐人《健康1+1》节目中讲解,简单的按摩方法与茶饮,可以为身体打造更坚固的保护网。
中医提升免疫力
Huang表示,中医强调人体内部的平衡,通过调节气血循环的通畅、调整脏腑的功能,来提升身体的自然防御力,也就是免疫力。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能量运行的通道,负责输送气和血到全身。气是体内构成生命的能量,而中医将体内补充营养的物质泛称为血。当身体气血不平衡或不足时,疾病等情况就会出现。
中医认为,阳气代表人体的生命动力。中医常说:“阳气虚,百病生。”当阳气不足时,人就容易出现畏寒怕冷、疲倦乏力、免疫低下等问题。
为了提升阳气、增强免疫力,她建议尝试以下方法:
1. 捏脊及按摩
Huang特别推荐捏脊和按摩的方法,它可以有效提升阳气。
对于儿童,捏脊的手法是,捏起后背脊椎两侧的皮肤并向上推,由尾椎开始一直向上捏到颈椎,重复三次即可。如果无法掌握手法,可以用手来回揉搓儿童的后背,也能起到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当儿童感冒发热时,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激发阳气,有助于快速恢复。
对于成人,可以揉搓颈部的大椎穴、背部的肺俞穴,以及腰部的肾俞穴。揉搓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流动,帮助调理肺气及肾气,增强肺与肾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发现,内脏通过经络与身体各个部位相连。经络上一些有特殊作用的点称为穴位,通过针灸、推拿等刺激相应的穴位,就能够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研究显示,针灸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还可以刺激和支持抗发炎和抗感染的免疫反应。

Huang表示,已经感冒的话,针对不同感冒类型,可以采取不同方法:
如果是风寒感冒,即感到怕冷、后背发凉,要将后背搓热,这样能快速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如果是风热感冒,即发热、怕热、嗓子疼、干咳,可以进行刮痧来去热,缓解症状。刮痧时可以用刮痧板、梳子或硬币,洗干净后涂上油再刮后背,刮到出红痧、后背发凉即可,代表热已退去,症状也会很快康复。
她强调,刮痧可以用于治疗,但不建议当作日常保健经常使用。
2. 艾灸
Huang介绍,艾灸也可以提升阳气,提高抗病力,但适用于阳虚寒湿体质的人,这类人通常怕冷,脖子、后背和小腹发凉。当有受寒、着凉的感觉时,可以艾灸大椎穴、肾俞穴;如果胃部、腹部发凉,可以在上腹部使用艾灸盒来熏。
但她提醒,艾灸不适用于阳热体质的人,这类人本身就怕热、容易上火、口干口渴、手足心热,若使用艾灸会加重这些症状。
3. 陈皮山楂茶
身体比较肥胖、痰多、血脂高的人,应尽量选择清淡饮食,少吃油炸食品和甜食。Huang推荐饮用陈皮山楂茶,可以降脂、帮助减肥、促进消化、强健脾胃,有助提升免疫力。
山楂陈皮茶作法:陈皮6~10克,山楂6~10克,用500毫升开水冲泡成茶饮,每天饮用。

Huang表示,对于怕风、容易出汗、乏力的人群,推荐服用玉屏风散,以提升抗病力。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等量组成。可用黄芪、白术、防风各30克,打成粉后共90克,一次服用9克。黄芪可以补肺气、脾气,白术可以健脾益气,防风能帮助发汗、驱散风寒。三种药材合在一起,可以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感冒。
研究表明,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减轻肺泡的损伤,并能改善肠道结构紊乱的情况。
她提醒民众,想使用中药材或者药方保健身体,最好先咨询中医师。
5. 多晒太阳
Huang介绍,最好选在上午11时~下午1时之间晒太阳,因为这时阳气最充足。现代医学也认识到,日照可促进血清素与褪黑激素平衡,有助睡眠与情绪稳定,这些都是支持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损害免疫力的行为
Huang提醒,要注意以下一些影响伤害免疫力的行为,从源头上提升身体的防御力: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会导致气血不足,令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待在室内、户外活动比较少,会减少晒太阳的机会,可能导致维他命D缺乏,进一步造成免疫力下降。
●长期熬夜
长期熬夜会损伤阳气,尤其是过了子时(晚上11时~凌晨1时)不睡觉,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作。
●饮食不当
现代人过量食用甜食、油炸食品及超加工食品,会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引发肥胖,也会影响免疫力。
●抑郁和失眠
长期的焦虑、抑郁和失眠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使免疫力受损。不少人都有这种经验,就是过于劳累、压力大或情绪不好时更容易生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
以上提到的草药中的一些可能听起来很陌生,但很多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亚洲杂货店买到。但因每个人体质不同,请向专业医师咨询具体治疗方案。@◇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观赏视频: